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Lost in the Bubble 泡影
個展
2023 年 4 月 7 日 - 2023 年 5 月 26 日
+ 加入日程
上海

黄浦区虎丘路27号三层

贝浩登欣然呈现与艺术家齐倬在画廊项目内的首次合作。齐倬的作品包含了他对多元文化的哲思、对误解残缺的包容以及对材料历史的尊重。他善于调度包括陶瓷、玻璃、金属与纸在内的各种材料,以挖掘其文化积淀,重访历史传统,并在物质之间的转换中获得微妙的平衡,使创作表达转化为更加具有综合性的艺术语言。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当下流行的身心疗愈法,似乎常常是“非物质化”的。新世代的疗愈方法都在暗示一种假定的信心,仿佛人的身体能通过外界一次性的介入就能自我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然而,齐倬的雕塑系列“泡泡游戏”在试图提醒观者另一种修复逻辑:看似坚强的身体,实则脆弱而不稳定;看似临时的修复道具,已然可以与肉身找到美学关系的自洽平衡。当肉身已经疲于自愈时,个体也许能在辅助性修复的“加持”下成为更高的意识主体。

“泡泡游戏”有高辨识度的雕塑语言,特别是将“修复”一词具象化为两种材料的巧妙组合。雕塑的主体中心是仿南北朝的佛像雕塑,略有残缺,但其形态生动,能看出工匠技艺巧妙,原造型设计出挑。仿古佛像肢体缺口处,艺术家用吹制的彩色玻璃泡泡抵住,像是盖印章一样,成为佛像独一无二的修复型“底座”。晶莹的玻璃泡泡不仅在佛像身体的受力点保护住石雕主体,同时成为构图意义上的视觉画框,突出佛像姿势灵动且泰然。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艺术家齐倬留法多年,长期在欧洲文化熏陶中创作。近年,他返回国内,深入研究佛像历史,重新塑造当代艺术语境内的佛教形象。这样的中国 - 法国混合文化身份,也激发齐倬对于文化融合方式的想象,所以他对于悠长中国历史的引经据典更加考究。

拼合玻璃和陶瓷,不仅制作时间明显长短不一,而且指向各种材料发展史的交叠,也暗喻着时间的错位和文化的缝合。可想而知,艺术家在工作室要呈现佛像建立、残破、修复的过程,这尊身体 - 物件也要经历怎样不同情感色彩的审视。进而想到,倘若了解作品最终所获得的“平视”,不知照看佛像之人面对残缺的惋惜,是否可以得到平复。身体的修补,让人不禁想起《大唐西域记》中龟兹国王亲弟,幸于自保且兼有行善,在佛陀帮助下断肢再生的奇迹(“以慈善力,男形渐具。”),这样的古代佛教典故不由让人重新思考身体之于生命主体的功能,以及在不同时势下,其完整性和全能性的辩证意义。

齐倬“泡影”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3. 摄影:包梦琪.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倬的作品创作与疫情时间的重合,使人联想到当代酷儿理论学者杰克·哈伯斯坦对上世纪 90 年代大规模流行疾病的反思,后者将其看作一种时间的危机——人们在生死面前,会把未来的一切生活都压缩成“这里、当下、现在”,而在焦虑中摒弃常理和逻辑。由此引申,残障研究学者艾莉森·卡法尔则更主张用身体残障的生活经历来挑战社会中司空见惯的时限设定。她注意到有限的身体与当代高压文化的矛盾,所以借此将日程安排中拖延的时间看作是身体要求大脑进行的自发反省。这些时间没有被浪费,而是用来思考。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关注身体的意义并非是为了时刻保持完美无瑕的全能主义(Able-ism) 焦虑,而是可以在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下,根据实际身体的适应能力去调节人生时间的规划与当下节奏的期盼。这样的关怀之心,既是包容人类身体的脆弱本性,也是扫除社交心理上难以避免的焦虑心情。在与齐倬作品并行的哲学思想中,时间性和修复之举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如果能从更长远的时间线上反观自己的身体和疗愈习惯,也许更能清楚社会对于身体完美无缺的臆想的荒谬之处。

QI Zhuo

Born in 1985 in Fuxin, China
Lives and works in Paris, France

齐倬 1985 年出生于中国辽宁阜新,目前生活工作于法国巴黎和中国景德镇。齐倬毕业于法国勒芒高等美术学院,日内瓦艺术设计大学和利摩日国家高等美术学院。齐倬的作品包含了他对多元文化的哲思、对误解残缺的包容以及对材料历史的尊重。他善于调度包括陶瓷、玻璃、金属与纸在内的各种材料,以挖掘其文化积淀,重访历史传统,并在物质之间的转换中获得微妙的平衡,使创作表达转化为更加具有综合性的艺术语言。


齐倬的创作从表面上看是幽默而诗意的,其中却充斥着矛盾与不确定性。作为身处异乡的中国人,齐倬一方面以“他者”的身份尝试解读周遭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以陌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文化。在不同文化语言的碰撞中所产生的诸多差异与误会,也成为一种联系的方式,基于这一语境,齐倬在自身的艺术创作中为观众布设了各种“错误”的惊喜。



More about the artist
List of artworks
入口处
展厅2